全部课程 > 高校思政教育 > 行走岳麓山,赓续红色魂

行走岳麓山,赓续红色魂

  • 课程机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 所属省份:湖南
  • 报名人数:321
  • 课程代码:YOOC/CC7997/20250821
  • 主讲老师:熊弋帅

课程简介: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日常思政教育

报名学习

课程概述

课程视频总大小40.3MB,总时长6分钟20秒

以 “行走岳麓山,赓续红色魂” 为主题,浸润湖湘精神的思政课讲稿,时长 15 分钟,主讲地点为岳麓书院讲堂、爱晚亭、抗战遗址,主要内容如下:

开篇:千年文脉与精神坐标(2 分钟)

  • 提及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是朱熹、张栻曾论道讲学之地,讲堂檐前 “实事求是” 匾额 1917 年成为校训,深深影响青年毛泽东,他曾寓居半学斋,后将其提炼为党的思想精髓。
  • 书院屏风刻着张栻 “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 的训诫,体现求学不为功名利禄,而为 “传道济民” 的担当,这是湖湘血脉的根基。1938 年日军轰炸长沙,书院学子组成 “人墙” 护城,十之九死而未退,展现学问化作脊梁的硬度。

辛亥风云:青山埋骨的觉醒年代(4 分钟)

  • 岳麓山安葬着近 300 位革命先驱,如 1905 年留日学生陈天华因抗议日本相关规则,留下《绝命书》蹈海殉国;1906 年姚宏业为唤醒国人投身教育,于上海投江自尽,他们的遗骸被千名学生冒死抬上岳麓山合葬,送葬队伍规模盛大。
  • 蔡锷墓前有孙中山亲题挽联,他 34 岁病逝,在袁世凯复辟时首举护国大旗,临终仍牵挂人民和政府,他们用生命注解 “心忧天下” 的湖湘之魂。

抗战丰碑:血火淬炼的民族气节(5 分钟)

  • 1941 年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在爱晚亭旁防空洞(第九战区指挥部旧址)指挥 “天炉战法”。湘军第 73 军 77 师将士从湖北奔袭 300 里驰援,死守岳麓山制高点,军长方先觉战前留遗书给妻子表以死殉国决心。
  • 云麓宫围栏的斑驳麻石上刻着 5694 名阵亡将士的姓名,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们拖垮日军,被罗斯福称为 “盟军对日首场大捷”,民族脊梁永不弯折。

青年叩问:新时代的使命传承(3 分钟)

  • 回到书院讲堂,提及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的楹联,指出 “材” 包括投笔从戎的学子、“实事求是” 的求索者以及在座学生。
  • 湖南大学龙兵教授带学生触摸图书馆遗址弹孔时的话语,以及其学生黄世鹏受感召毕业后扎根隆回脱贫攻坚一线的事例,说明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躬行实践中。

结语:山河为证,我辈前行(1 分钟)

  • 岳麓山的每一级石阶都镌刻着三个命题,即何为信仰(陈天华 “以死醒民” 的绝笔)、何为担当(方先觉 “以长沙为坟墓” 的遗书)、何为青年(毛泽东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的攀登)。
  • 呼吁学生下山时带回一粒岳麓红土,它沉淀着多种历史印记,等待新时代青年为其镀上复兴光芒。


此外,文档还包含教学实施建议,涉及沉浸式道具(分发相关实物、播放音频)、互动设计(邀请学生诵读选段、设问)、延伸实践(组织微调研、推荐观看影视片段),并说明此设计融合 “文脉 - 抗争 - 复兴” 三重维度,以具象历史场景触发价值共鸣,岳麓山红叶是永不褪色的思政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