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课程视频总大小0.0MB,总时长0分钟0秒
本课围绕“接纳”的认知、方法与行动展开,核心内容可概括为“1个核心问题+2套科学依据+3步实践方法+1组行动工具”:
- 核心问题:我们为何总在抗拒不完美的自己?
通过三个情景剧案例,揭示学生常见的“自我对抗”表现,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些行为的本质是“对不完美的抗拒”,而长期自我否定会形成“心理内耗”,阻碍成长。
- 科学依据:接纳的神经化学机制
自我否定的代价:引用数据研究,说明“自我对抗”不仅是心理痛苦,更会引发生理层面的“疼痛”,同时提出接纳的积极机制。
- 实践方法:接纳三步练习
第一步:像朋友一样“看见”情绪——承认困境
引导学生用具体语言描述情绪,而非笼统否定自我。
第二步:在人群中找到“同类”——建立共同联结
引导学生发现“不完美”是普遍经历。
第三步:用“第二人称”和自己对话——释放友善能量
用“你”代替“我”进行自我对话。研究证明:第二人称对话更接近“安抚他人”的模式,能激活大脑的“共情回路”,安抚效果比“我”字句翻倍。
- 行动工具:从“抗拒”到“可能”的转念三问
完成三步练习后,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将接纳转化为行动: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把这件事变成成长的机会?这里藏着哪些可能性?
本课以“接纳不完美的自我”为核心主题,聚焦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对抗”心理困境,通过“问题共鸣—科学解码—实践转化—行动引导”的逻辑链条,构建“认知—情感—行为”三位一体的心理成长支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