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计35门 )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王安国
报名人数:342人
点赞人数:18人
王安国教授以一个“洋客”的独特视角对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诗经》、《孟子》、《五行篇》进行西方视角的解读,让在中国视角下的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关纪新
报名人数:204人
点赞人数:3人
介绍京师旗族的家庭出身对老舍的人文模塑;20世纪满族社会变迁对老舍民族心理的制约、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老舍赖以托足的满族文化艺术沃壤等。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复旦大学多位教授
报名人数:4303人
点赞人数:173人
复旦教授和同学代表围绕“阅读,点亮梦想”分别发表了演讲,向读者们分享了他们生活之中关于读书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的人生梦想。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克里斯顿旺
报名人数:111人
点赞人数:6人
克里斯托旺·泰扎做客复旦,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永远的菲利普》的创作过程,并风趣地表示,“我原本不希望有那么多的人关注我个人的事,但没想到会翻译成多种语言,并把我带到了中国。”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汪习波
报名人数:271人
点赞人数:18人
以余英时为康正果自传所做的序为引子,概略介绍了汉唐文化当中不应该被忽略却又被忽略的宋玉传统,并着重介绍了魏晋南朝的风流传统。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蔡宗齐
报名人数:1090人
点赞人数:53人
七言律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基本形成于初唐沈宋时期,但是其形成有一个长期的积淀,唐代以前的七言创作是其形成的基础,随后盛唐诸公又进行了有意的探索,其突出成就表现在句法的突破传统与意象的超越现实。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蔡宗齐
报名人数:97人
点赞人数:0人
蔡宗齐教授作客复旦,讨论了宋词小令的节奏、句法、结构和诗境,从“诗变”的角度,通过与先前的诗辞赋体做比较,揭示了宋词小令在节奏、句法、结构上的重大创新。
机构:慕尼黑大学
老师: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多位教授
报名人数:64人
点赞人数:5人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多年来一直举办探讨托尔金生平、思想及作品的讲座,对其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以及《指环王》所传递的深层思想进行深刻剖析。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白彤东
报名人数:111人
点赞人数:3人
尼采与孟子,中西间两位大师的思想的交融。恻隐之心的内涵。为您讲述同情心的中西方历史溯源。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丁小龙
报名人数:339人
点赞人数:12人
口译——路在何方?要想成为口译牛人,不仅需要跨越语言能力的障碍,而且需要丰富背景知识及提升口译技巧。
机构:
老师:骆玉明
报名人数:2248人
点赞人数:83人
"关关雎鸣、蒹葭水畔、桃夭年华”,中国文化的滥觞隐匿何方?诗经三百,篇篇是思、是情、是志,是鲜活的回忆和生命。伴着历史中款款的余音。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雪漠
报名人数:76人
点赞人数:2人
超越文化,也即大漠的性灵文化。性灵文化侧重于生命的实践和体验,是让我们放下自己的执著,跟大自然的大善、大美达成共振之后,进而实现的一种超越。超越的性灵文化可以让我们的心属于自己,不被外部事物所左右。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马悦然
报名人数:64人
点赞人数:3人
马悦然分析特朗斯特罗姆1990年中风之后的作品,中风之后的诗人基本散失了说话能力,但仍能用左手写诗和弹钢琴。这部诗集又包括了两个小集《悲伤的凤尾船》和《巨大的谜语》,诗作围绕着死亡、历史、记忆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