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计895门 )
机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老师:崔敏
报名人数:98人
点赞人数:2人
本作品具有以下特色与亮点: 1.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了观察、体验、探索等教学方法。构建了教师、学生双主体,师生的同频共振有效促进了课堂效果的提质增效。2.具有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特点。老师在可观可感的具体情境中讲授理论知识,并将其不升华、内化,促使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实践。3.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贴近性。教学内容紧跟时事,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将国家大事、百姓所需、身边典型融入了大思政格局,引发了青年大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机构: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老师:易班宣传团 骆卡丹
报名人数:1311人
点赞人数:123人
建党精神富有内涵、意境深远,穿越时空、经久不衰。传承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老师:迪丽巴尔·努尔兰
报名人数:142人
点赞人数:9人
此次课程以民族团结教育展开,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回顾过往,见证了青年积极投身祖国一线的实干担当。身逢伟大祖国发展的最好时期,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从而鼓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贡献青年力量、展现青春担当,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中国共产党攻克的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一往无前之勇、应变求变之智、攻坚克难之力。
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老师:闫佳宁、杨安心、党文华、皇甫耀星、秦迪、高...
报名人数:1人
点赞人数:0人
该课程是由材子与文物工作室创作而成,历时一个学期,共制作六期视频,旨在为大家分享普及有关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老师:陈强强
报名人数:95人
点赞人数:8人
课程通过四句耳熟能详的古诗,与同学们一起感受历史上的青年是如何担当起复兴大任,讲述红军将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倡导新时代青年应挺起新时代的民族脊梁。通过观看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韦慧晓在《开讲啦》节目中描述她的价值观,阐述奋斗才是永恒的主题。最后讲述北京轻工业学院老八届17名校友在古稀之年同回母校寻根的故事,勉励全体陕科大人要清醒地认识学校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当前及未来我们事业发展面临的“时”与“势”。
机构:陕西科技大学
老师:梁志莹
报名人数:1944人
点赞人数:100人
此次课程以南湖红船故事为背景展开,引出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意义。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精神底色。作为共青团员、国之栋梁,时代的接力棒已交接至我们手中。赓续“红船精神”,我们要做到深学笃行,知行合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使“红船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精神支撑。
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老师:刘微
报名人数:13人
点赞人数:2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沈阳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专业苗倩等同学正是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身体力行、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和号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投身新时代逐梦的伟大实践,把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书写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
机构:黄山学院
老师:王晓娟、汪月红、李辰阳等
报名人数:110人
点赞人数:14人
以其独特的旁白叙事方式,再现了革命先烈的风采与当下的盛世景象,深入描绘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女性形象的崛起以及五四爱国运动的壮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