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计226门 )
机构:安徽财经大学
老师:李青文老师学生团队
报名人数:432人
点赞人数:38人
伟大建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源头活水和灵魂,延安精神包含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传承和时代表达。
机构:西华大学
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团队
报名人数:4135人
点赞人数:205人
西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是万远英教授牵头的国家级一流课程。构建了“面-点-面”实践教学模式,在“面”上实现学生社会实践全覆盖,遴选学生参加“点”的校外社会考察,通过将考察心得与同学分享交流,实现以“点”带“面”。利用“易班”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教学,设置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中国近现代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述评、社会调查、主题实践活动4个教学模块,学生实现菜单式学习。搭建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已在“易班”平台推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和我的祖国”“抗击疫情”等主题的学生学习成果。
机构: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老师: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教学团队
报名人数:30701人
点赞人数:2875人
《军事理论》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教学的必修课。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学生对军事理论和国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与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国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老师:王雪纯
报名人数:104人
点赞人数:24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经得起历史与实践检验的。然而,时代、环境和条件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时代,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本土的传统、实际和未来发展相结合,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交融。
机构: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老师:叶婷婷
报名人数:123人
点赞人数:9人
本课程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中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进一步增强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机构:长春师范大学
老师:张巍
报名人数:30人
点赞人数:7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包括19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至今整整170年的历史。这其中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天翻地覆的三十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和曲折的三十年;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走向辉煌的三十余年。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而不断斗争的革命史;是中国人民不断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寻求现代化出路的探索史;中国人民终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机构:长春师范大学
老师:张巍
报名人数:44人
点赞人数:8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包括19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至今整整170年的历史。这其中经历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天翻地覆的三十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和曲折的三十年;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走向辉煌的三十余年。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被帝国主义侵略和蹂躏的屈辱史;是中国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而不断斗争的革命史;是中国人民不断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寻求现代化出路的探索史;中国人民终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陈琳、薛小荣、吴海江、肖巍、刘华初、刘学礼...
报名人数:8933人
点赞人数:486人
本课程是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内容涉及广泛,又要求体现中国特色、世界视野和时代情怀的研究生公共课,本课程致力于为不同专业门类的博士生提供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了解、分析和阐发中国与世界各种问题的方法及思考。
机构:复旦大学
老师:吴海江、李冉、孙谦、张新宁、宋道雷、朱晓慧...
报名人数:15746人
点赞人数:4687人
本课程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旨在指导硕士研究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运用这一理论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这门课程的开设与建设,有助于硕士研究生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最新成果,认清新时代新矛盾新要求,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老师:华东师范大学讲课团
报名人数:5114人
点赞人数:379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个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从社会适应,身心成长和事业发展等问题入手,内容涉及大学精神、爱国主义、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学习观念、人际交往、道德品质、社会交往、友谊和爱情以及自我修养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意识。法律基础部分以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根本宗旨,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理论、宪法、刑法、民法以及相关法律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老师:闫方洁 徐峰 龚咏梅 何松旭 丁香桃 速继...
报名人数:3133人
点赞人数:174人
本课程以总体性为原则,优化教材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主轴对教材体系进行适当取舍与增补,使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以问题意识为导向,重塑教学内容。从学生既有认识水平和需求出发,挖掘重大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设置教学专题,层层剥笋,直击学生困惑点。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老师:华东师范大学讲课团
报名人数:1836人
点赞人数:68人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规律为基本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老师:黄亚玲 丁晓强 谭影慧 谢敏 朱庆成 樊建...
报名人数:1319人
点赞人数:77人
该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增强学生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