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计5997门 )
机构:辽宁科技大学
老师:齐蕊
报名人数:8人
点赞人数:1人
大学是人生全新的起点,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相结合,能够帮助新生从“新”出发、坚定理想信念,以最好的状态开启大学生活。
机构:辽宁科技大学
老师:奚彦彪
报名人数:199人
点赞人数:38人
本课程聚焦自我认知与能力成长,让你在认清自我优势后,精准打磨本领,稳步迈向理想未来,实现成长与收获的双重突破。
机构:辽宁科技大学
老师:李路云
报名人数:42人
点赞人数:25人
助力法学专业新生高效规划四年学业,完成从法学新生到专业法律人的蜕变。
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老师:马德坤 况雨春
报名人数:16人
点赞人数:3人
本作品以一枚具有特殊历史背景的三牙轮钻头为切入点,讲述了西南石油大学在石油钻头技术研发领域的奋斗历程。1979年,这枚钻头作为国礼由美国总统卡特赠送给邓小平,其后辗转成为西南石油大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见证了学校在该领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科研突破。
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老师:李士伦
报名人数:4239人
点赞人数:911人
这场对谈,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传递,更是教育精神的传承。在教师节这个特殊时刻,希望此微课能让大家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与温度,激励更多人在学业、就业、事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教育的美好篇章。
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老师:伍晓芸
报名人数:3人
点赞人数:1人
作品立足高校辅导员视角,以原创微课、数字展馆、跨区域联建等实践,生动展现基层党组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创新探索,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提供“思政+数字”的鲜活范式。
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老师:李士伦
报名人数:9人
点赞人数:0人
本作品以90岁高龄的李世伦教授的人生轨迹为线索,讲述了他从莫斯科石油学院留学生到新中国第一代气田开发研究专家的非凡历程。李世伦初因国家能源需求,从向往的空气动力学专业转至石油天然气领域,在莫斯科石油学院,他克服语言障碍,一年内实现从抄笔记到被抄笔记的转变,展现了非凡的毅力与才华。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接见留学生时的讲话,激励他奋斗一生。1960年,李世伦以全优成绩毕业,毅然选择支援大西南,奔赴四川南充,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祖国的能源事业。面对艰苦环境,他从未动摇,一心只为专业、为国家。 作为教育者
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老师:伍晓芸
报名人数:4人
点赞人数:0人
本微课讲述了一位基层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实践。她以“涵养中国心、传承石油魂、培育奋斗者”为目标,通过搭建全平台,组建强师资,开展微实践的路径,努力用“微”言“微”语构筑起网络思政育人“大”场域。视频分为三个部分呈现:一是从“平面”升级到“立体”,用“微平台”去构筑一个朋辈教育大场域;二是从“微课”到“大课”,用“微课堂”构筑校史教育大场域;三是从“校内”到“校外”,用“微视频”构筑思政教育大场域。
机构:佛山大学
老师:黄炤羿
报名人数:835人
点赞人数:90人
本期微党课以吴勤烈士的革命事迹为主线,引领新时代青年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机构:江苏海洋大学
老师:茆婷文
报名人数:2555人
点赞人数:58人
讲述我身边学长学姐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在乡村 在高原在海岛,他们脚踏实地 高扬理想,用自己的光和热去书写最美青春、成就美好的明天
机构:江苏海洋大学
老师:穆亮亮
报名人数:2545人
点赞人数:65人
穆亮亮老师通过横穿连云港市新坝镇大穆村的一条路,与自己本硕博亲身经历的求学之路讲述了乡村振兴的历程。
机构:江苏海洋大学
老师:王泉月
报名人数:2564人
点赞人数:63人
讲述了连云港从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初开,到“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连云港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这座城市砥砺奋进的缩影
机构:江苏海洋大学
老师:倪念念
报名人数:2622人
点赞人数:67人
作品立足抗战背景,讲述在连云港市赣榆海州湾中国共产党能够以一艘木船对四艘铁舰,以手枪对机关枪,从拂晓血战至黄昏,体现了我们军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者的爱国之情和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决心。